办公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劳动路1053号燃气服务大楼9层905室
联系电话:65184563、65187503、65180450
协会邮箱:szgczjxh@sina.com
苏州秉诚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朱明海
摘要:科教兴国、民族自信,对传统古建筑的维修保护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了保护传统建筑、传承传统工艺,使传统建筑不断延续生命力,进而使传统工艺能在实践中传承并发展。需要适当的计价依据、计价规范,动态满足现实工程实践需求。然而计价与实际需求有偏差,在编标、工程实施、结算审核过程中,与业主、设计、施工各方互动沟通,比较了现行做法与传统工艺的区别,对比了现行计价与实际工价差异。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许多的传统做法无对应的定额,类似预算价格不足施工成本;无修缮专业清单规范;现行定额未考虑工艺性价值。我们需要合理测定定额基价,将一般性维修与工艺性维修分开,将现代性维修与传统性维修分开,特别要把文物维修的特殊性充分合理的考虑。使对应的工作有合理的维修做法、合适的承发包价格,让中华文化和工匠精神得以传承发展。
尽早出台针对仿古维修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现行较多设计文件,维修内容不能做到所见所得,需综合考量工艺和现场实际,能否规范仿古修缮设计(做一些总结性的指导说明、可行合理的传统做法范例等)。
关键词:仿古;维修;预算
引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举国上下大力弘扬民族文化自信,江苏省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以“香山帮”为文化符号的江南古建筑流派文明全球,历史上形成如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文庙等世遗级园林景观,以及山塘街、同里、周庄等传统古镇,近几年有规划、有步骤地对传统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提升改造,这都离不开招标工程量清单及预算价格的编制,鉴于修缮改造工作的特殊性,江苏省现今执行的是《2007版江苏省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计价表》和《2009版江苏省房屋修缮工程计价表》,实施中难免遇到一些疑问和困惑。
在苏州市造价处的组织下,在我司领导的关心下指导,笔者对仿古建筑维修预算编制中的一些想法作了总结。据了解新的修缮定额已在修编中。笔者认为,现行的计价方式有着强烈的政策因素,鲜明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有其合理性与自身的生命力。但也要看到其不足,需与时俱进,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动态完善,用以指导工程实践,促进优秀工艺与传统的体现发展。
一、传统做法无对应的定额,类似预算价格不足施工成本
1、举例1:油漆面起底(去除木材面旧油漆面)
工作内容包含:刷碱水浸泡、铲除面漆及底漆,打磨漆底面,检查木构件并剔除腐朽糟烂,修补填嵌,可采用纯人工或手持工具配合。还包括实施过程中的临近构件的保护、覆盖等。现行定额仅有碱水洗退与喷灯烧底油,工作内容并没有包含应有的全部工序,不能与实际做法相对应。
根据现行定额计取市场价,碱水洗退约45元/m2,喷灯烧底油约25元/m2,而实际对应市场价约80元/m2,也就是说,预算价格不考虑中标下浮已不足施工成本。对于国有投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现行计价规范,无对应的定额计价,又无法直接按市场价计取。
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传之后世的理想在会败在现实面前,施工企业为了保证利润,具体的实施就可想而知,有的只是表面砂皮打磨就上漆了。最终的结果是木构件面一年裂缝,二年后起皮。而木构件面旧漆的处理,又关乎以木构件为主的古建筑生命,亟待解决。
2、举例2:古建筑镶思墙砌筑
砖料尺寸选用、组砌方式与现有一般砌墙方式可以说完全不同。墙的两面用砖立砌,或立、平交替砌筑,中间部分空出,空出部分多填上碎砖、泥土之类看似无用的零散材料。具有明显的节约材料的特点,非常经济,但是它的稳固性却并不因此就变差,可以作为荷载墙,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隔声隔热性能,真是经济又实用。内外相隔又相连(相见又相隔,内外相对,可谓相思),砖缝内外是不通的,故可以起到防水及一定防火作用。只要调整丁砖与墙面立砖的距离,就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砖墙厚度。灰面白缝,表面美观,现遗存的明清古建筑很多是这样的形式。
上图是镶思墙年久失修后表面随意抹上一层白灰,是对传统工艺的不敬,保护良好的清水镶思墙,表面不加粉刷、不加贴面材料,砖缝用泥沙或灰浆勾填,防止雨水和风的侵入,勾缝后的墙体外表看起来更整洁,虽不华丽,但朴实、干净,表面的岁月侵蚀不伤其根,极富历史感和厚重感。[墙体组砌方式本文选自:王晓华《中国古建筑构造技术》第二版]。
而这种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从1990版江苏省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单位估价表》到《2009版江苏省房屋修缮工程计价表》,均无对应的定额子目。笔者接触到的仿古建筑新建或维修中,设计无一要求传统砌法,实际施工中也极少见到,拆下的旧墙砖块作为垃圾外弃了。无设计要求,无合理定额价格,无对应的砖料生产,渐渐的该工艺就会消逝在历史长河中。
3、举例3:清水墙面的灰缝
灰缝有平缝、凸缝、凹缝三种形式。凸缝又称鼓缝,砖墙凸缝常做成圆线,石材砌体的凸缝则有带子缝、荞麦棱、泥鳅背等形式。凹缝又称洼缝,又分为平凹、圆洼、八子缝。 灰缝的色调处理有两种形式,一种采用相近处理方法,另一种采用对比的处理方法,如:青砖黑缝,青砖白缝。
包括砖细宝顶、砖细脊头、泥塑墀头、楷漆工艺等都处于目前的境地,实际工作中碰到此类问题,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鉴于甲乙双方双方的立足点不同,经常就此问题争议就不断,另外鉴于古建筑及其传统工艺的保护和发扬,笔者希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高度保护我们的古建筑、古建工匠、传统工艺时不我待。
二、维修内容的延伸关系,设计往往无说明,完全凭预算人员个人经验
定额是基于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各工序的综合,实践中各种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一一对应,鉴于目前国有资金监管体制,两家不同的单位由于站位不同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当事人无法找到共同点,不利于工作展开。以下简单举例:
1、旧木框的拆除后封堵
涉及很多工作内容,如旧洞口粉刷扩大铲除、为了镶砌需原洞口局部拆开及之后的修补,新旧粉刷面加网加强。如果是清水墙,这封堵的要求不同,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一建筑物的外墙下部,往往有加厚的勒脚墙,有些还是如上图所示的乱石勒脚。不到现场,是无法知晓的。这么多的衍生的工作内容,如果不合理计量计价必然引起各种争议。
2、旧瓦材的利用
涉及旧材的挑拣、清理、分规格,实际的利用率是不太能事前准确确定的,而现场如何合理的确定利用率具有一定的难度。以前年代的瓦片,基本是手工制作,而现在市面买的新瓦均为机器制作(规格统一、弧度、厚度)与旧瓦差异较大。搜集与需维修建筑规格一致的旧瓦材,也比较不容易。
3、大木构件的维修或更换
如楼板的格栅拆换,就可能涉及上部楼板的拆装,如果是木承重的折换,相关的构件影响或衍生的工作内容就更多了。
4、墙体拆改后祼露构件处理
如原在墙体内,现祼露后柱梁面等表面刮光、油漆,这是极易疏漏的。
三、无修缮专业清单规范,需借用清单,增加很多清单特征及工作内容描述
1、在设置“自创”清单时,即要清单适用性,也要兼顾清单综合性
如油漆清单,在仿古清单中规定了划分很细的各种构件,而笔者一般以定额中的几类油漆:木柱类、梁桁等大构件类、椽子等零星构件类、条形的木扶手类、孔洞及小构件组合的门窗类、及板面的其它木扶手类、地板类等进行设置,这样可以使清单量价与定额的量价基本一致,不容易出错,也可以把定额的计量方式移植到清单量的计算方式来。同时,对于一些熟悉仿古做法或计价预算人员,容易理解,容易计量。即基本涵盖了所有木构件,又有合适的区分。也就不存在漏项,后期如有新增构件也有可执行的价格。
2、清单中尽量把可能存在争议的计量方式说明
如油漆计量方式,是说明展开面、延长米?那墙面不可见部分是否说明?笔者一般直接移植定额的计量规定,“计量规则:2007版江苏省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计价表的第二册第六章计量规则”,一目了然,简单明确,避免了大量的非标准文字描述。
如门窗拆除,建议按“以拆除的门窗框外围面积计清单量”,因为有很多的木式门窗不是在洞口处安装的,可能在裙板上、可能在木柱之间。
3、维修工作琐碎且工作内容多,很多事后无法追溯,清单特征中宜适当增加工作内容描述,不宜太细、也不应过于笼统
如旧墙面的粉刷,建议说明“清理表面、堵洞眼、抹墙面、抹洞口侧壁及外墙嵌条分格、养护”等;
如铺望瓦-翻楞,建议说明“拆卸瓦及望砖(不落地),垃圾落地清理归堆,添瓦、铺瓦,添望砖、铺望砖”等,其中特别要说明“不落地”,否则与“落地”相比,“不落地”的综合单价要低很多;
如开门窗洞,建议说明“含支撑、拆墙、安装过梁,立门窗樘,镶砌、粉门窗洞口、清理及垃圾归堆”等,其中“过梁”可适当笼统,因为在仿古建筑中很多有以木梁作过梁的,也有以石梁作过梁,不一而足。对不是很重要的部位,现场可以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灵活处置;
如拆换地面方砖,建议说明“包括拆除残损旧砖、基底夯实、清理基层、新砖选料、场内运输、补磨、油灰加工、铺砂、铺砖、清洗,拆除块料面层包括结合层在内”等;
如木构件维修-长窗,建议说明“统间长窗扇、槛栨 整修 /含换加铁门臼,拆卸、整修、安装窗樘及窗扇(以榫做及刨铲口为准)、安装窗扇”等;
如更换铜配件的,必须予以说明,因一个字“贵”。
三、不同建筑工艺要求不一样,但定额是一致的,无法体现工艺性价值
个人觉得有些一些情况,不利于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也不利于古建筑项目的保护。大致列举如下:
1、目前的维修保护,大多仅停留在维修程度,没有保护和传承;
要改变观念,维修不是简单的修补,而是修复;是对建筑的治病,提升其健康水平,提高其生存质量。所以“药方”,就应好好斟酌,对症下药,中西结合。
2、维修工艺粗糙
一般使用的都是现代工艺及材料,比如粉刷材料,现场大量使用水泥而不是传统的白灰浆,虽然水泥的强度高粘结力量,但的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后期如再需要维修,水泥砌过粉刷过的砖墙只能整体废弃,但对于一些文物保护建筑,每一砖一瓦都是历史,都是珍贵的。现在的维修工程,水泥砂浆砌筑、粉刷,成了“标准做法”了。
3、使用的木材,大量的都是经过品种改进的快速生长的疏松木质,施了化肥的俗称“化肥木”。
4、现在的瓦材使用了机械方式生产,千篇一律,失去了传统瓦材的厚重、失去了工匠独特的手工艺术美。
5、文物建筑的屋面维修中,为了保护古建筑,严格禁止使用现代的防水卷材
有时不禁畅想,古时候如果有防水卷材,古人会不会使用在屋面上。古人是要而不得,今人却是削足适履。那现在大量使用的水泥砂浆、玻璃窗、涂料、油漆,就让人不太能理解。这些古代没有的材料,这么用,合适吗?
6、有些修过以后,与原有的建筑的工艺程度相比只有后退
如雕花精细度、更换构件后随意更换雕花图案(未考虑到原有图案的历史、文化意义)。是否对每一次的维修,取证、编号、封样、影像记录、档案保存。
7、是否每一次的维修,当作了一项文物的研究、技艺的研发;还是仅作为一个工程;浮于表面。
参 考 文 献
[1] 墙体组砌方式本文选自:王晓华《中国古建筑构造技术》第二版
[2] 插图为网上摘录,或工作中采集的。
办公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劳动路1053号燃气服务大楼9层905室
联系电话:65184563、65187503、65180450
协会邮箱:szgczjxh@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