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三等奖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办公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劳动路1053号燃气服务大楼9层905室
联系电话:65184563、65187503、65180450
协会邮箱:szgczjxh@sina.com


三等奖

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

作者: 来源: 日期:2022/1/18 17:34:02 人气:1151

苏州市群益工程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李忠善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单位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实用性与实效性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人才教育理念,也是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和推进的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重点工作。通过校企合作实际项目的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措施和建议,以使校企合作项目在机制上、体系上、技能培训、考核制度设计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提供一点借鉴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行业协会;造价咨询技能培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单位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实用性与实效性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人才教育理念,也是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和推进的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重点工作。

下面就本人参与的校企合作项目谈谈个人不成熟的体会和建议,不当之处请海涵。

本人有幸参与过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合作项目,这次校企合作主导是学校,政府职能部门及造价协会协办。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整体感觉此次合作还只是浅层次的,与企业期盼的目标是有差距的。

具体体会就是学校考虑毕业生就业问题多了些,实际技能训练关注度少了一些;虽然政府职能部门及行业协会给与大力支持和指导,但企业总感觉还是存在欠缺,主要表现在机制上、体系上、技能培训内容不规范以及考核制度设计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

从企业角度来说,企业师傅不是学校老师,他们不可能一对一手把手教学生,也不可能像学校老师那样坐堂看班的,师傅只能提出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可是学生日常在学校,到底学了没有、怎样学的、没有监督,也无法监督,与学生联系时,学生总是说学校课业如何如何,没有时间,导致学生无法按企业要求的体系、系统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企业或师傅也没有行之有效的约束学生的制度。

从学生角度,开始也是很热情,抱着很大的希望,以为有像学校老师一样,天天陪着他学习、练习、实战,等到企业师傅给他布置学习任务时,一脸茫然,不知如何下手,同时师傅要求以自学自练为主,顿时积极性消失一半,接下来学习枯燥规范、定额、法规文件,更是兴趣全无,遇事或完不成任务只是找理由回避与逃避。

目前的校企合作还是松散型,各方责权利无明确界定,合作结果达不到企业预期,导致企业回到自己招聘、自己培训培养上岗人员老模式上。

造价咨询企业培训一名合格的造价初级岗位咨询人才,时间是漫长的,投入的精力、成本也是巨大。企业是很需要校企合作模式,为企业提供合格的、稳定的、拿来即用的人才,以省却企业上岗初级培训过程,企业需要具备造价基本技能的初级造价人才。

一般造价咨询企业对新招的造价岗位大学生,入职岗前专业基本知识入门培训一般至少要6~8个月,然后跟师实践再6~8个月时间,才能单独独立承担常规造价咨询业务,期间复杂业务还需要师傅指导。造价专业大学生从入职到独立承担业务,一般要经历预算编制至少3个学习项目+边学边做预算编制3个项目,这个阶段需要6~8个月时间,这个阶段结束后学员预算编制项目基本可以独立工作;其中在入职7个月左右时间开始跟师学习造价审计项目,期间要求至少跟师学习(边学边干)5个左右审计项目,时间周期为6~8个月。到此,学员基本能够达到初级造价岗位要求,整体培训时间合计约1年到1年半左右,有些专业可能要2年甚至更长。那么如果校企合作能够解决企业这1年至1年半培训工作,将节省多少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

说实在的,现在高等教育与实际需求有些不匹配的,高校教育设置的课程也是与社会要求是有距离的,教材滞后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缺少实际动手训练过程。我们面试过很多大学生,基本上专业、行业属语都不知道,规范、标准、清单、定额等一问三不知是普遍现象;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为学分、为考试、为证书而学,没有为工作为社会为生存的思路,前些年在校考职业证书,那也只是考证而已,没有实际工作能力,到企业后还得从头学起。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学校是否有启发,是否理解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人才?政府到底应扮演什么样角色?行业协会如何在其中起到引导和平台作用?政府和行业协会是否可以建立适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和政策来引导校企合作的目标实现。

本人认为,真正的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订单招生等模式,不能仅理解成解决就业、考评、学校创收等低层次水平,而应以培养社会需要的、能为企业减少技能培训环节的、入职就能完成初级技术业务的技术应用人才为主要目的,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不需要那么多模式,模式只是手段,目的才是本源,如果是这样的校企合作才大有市场,特别是高职学校才能走出招生难、就业难、家长抱怨的恶性循环怪圈。

我理解的校企合作应是政府、学校、行业协会、第三方学校及培训机构、企业五位一体的联盟机构机制,通过这个机制约定各方责权利,以形成协调作战的系统体系,而不是现在以学校单方面为主导,其他方面撑撑场面走走过场的形式型、表面型的模式。

真正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应与行业协会探讨、调研后调整课程设置体系,不能单一到企业去调研,按企业要求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因为每个企业文化、管理方式异同,会带有明显的个体特点,但行业协会是从整个行业考虑问题,而不是从每个企业特色去考虑,这样的课程体系应该是满足整个行业大部分或某个区域行业的专业技术要求的,带有普遍性,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培养的人才具有普遍性,社会认可性,就业通用性。

学校专业教师是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授业者,是否可以改变以学历为主要招聘硬条件,个人认为实践应用型大学专业教师应从有丰富专业工作经历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师、高级技师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傅中去招聘,只有自己会做、能做,才能教出实践型、动手型的应用技术人才,整天纸上谈兵,教不出能打仗的兵。

建议大学在职的工程造价专业的老师,应自己或提供校企合作积极参与实际的造价咨询业务,只有自己编过项目、审过项目,才能教出真正可以做造价的人才。

我想,学校也有苦衷吧,学校也想招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来做老师,可是,办学资格条件摆在那,没有这些教授、博士、硕士,没有发表的论文数量,学校办不了,招聘条件是上级定的,学校也没办法,这就需要政府政策支持。

这时有人会说,这就是校企合作的好处,可以通过这种模式请企业技术人员来兼职,补充这个短板呀,事情不是你们想象的简单,企业是逐利的,它的一个高级人才创造的价值是以天甚至小时计算的,你让他来兼职,一他没时间,二他不是你的职员,随时听从企业安排解决具体事务,而不会按学校体系去运行;三他不是系统教育者,做一次演讲可以,做一门专业知识系统授业可能相去甚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本人认为,这时可以依托行业协会与第三方学校(有这个能力)及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合作(非职业考试类培训机构);第三方机构负责招聘社会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或技术能手作为专职导师,在行业协会、学校及导师共同讨论后确定实践课程的设置,学校或第三方机构或与有条件的企业,联合组建实训基地、模拟场景、配备社会正常需要的硬件及软件、组织耗材等,培训节点由行业协会单独组织社会专家评价,综合评价结束由行业协会牵头颁发联合培训结业证书,此证书在区域的行业内认可,有效期为2年(2年内从业者可以考国家职业证书,即使考不出工作经验也丰富了),过期作废。为了确保培养高素质人才,评价工作必须认真而严格,被评价者一旦取得结业证书,标准就是会员单位入职就可上岗,协会应优先推荐给或分配给校企合作会员单位,不服从推荐或分配的学员应缴纳违约金,不接受推荐或分配的会员单位应支付违约金,评价通过的学生基本技能低下者,第三方机构及评价人员应承担责任和违约金。

这样这项工作的经费如何解决?我想是否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一是学校可以从学生学费中划拨一部分;二是校企合作单位为注册会员制度,会员单位定期缴纳的会员费,会员单位免费享受一定人员配额,超过配额的按人数缴纳培训费;三是政府财政出一部分;四是这样的联盟机构可以成立面向社会的项目工作室,边培训边实践,实践过程中,比如造价可以成立工程量计算工作室,材料询价工作室,造价工作室等机构为咨询企业、施工企业、建设单位等提供单项或整体造价服务业务,可以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另外,工程造价专业为提升实战培训技能,建议教育行业造价咨询业务可以通过这样的机构及学员进行初编或初审,同时社会咨询机构进行平行编审,最终以社会咨询机构的成果为最终成果。这样教育系统咨询业务不仅质量得以保证,同时也锻炼了学员实战情景,该看现场看现场、该与财评对接的对接、该与审计对接的对接。这样的项目,咨询服务费应该如何分配?首先这样项目应全额计算服务费,其中社会咨询企业收费中的20%给第三方机构。当然这样做法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以及财评、审计等部门配合;培训教师必须有实战经验,并且应经常参加实战,这样的教师才能教出真正有能力的学生。这方面工作可以通过协会来考评与学生来评价,实行教师的优胜劣汰选择模式。

现在造价咨询资质已经取消,随时可以成立这样机构,这样的第三方培训机构原则上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并运营,相当于行业黄埔军校,部队中军官教导团,不仅可以训练人员,随时拉出去都可以战斗,特别提醒,坚决不要社会职业考试类培训机构,因为他们也是为考试而培训的机构,不是为实际工作而培训的机构。

下一个:校、企、协合作培养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研究

办公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劳动路1053号燃气服务大楼9层905室

联系电话:65184563、65187503、65180450

协会邮箱:szgczjxh@sina.com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市工程造价协会 备案号:苏ICP备2021054494号 技术支持:拾久科技
欢迎加入协会